您的位置 : 我们的小说 > 大文豪 > 第649部分

第649部分

书名:大文豪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更新时间:2021-11-20 14:31:53 类别:科幻传奇小说

  

到了夜里,人们筋疲力尽的时候,读书……反而成了乐趣。

学里所学的,除了寻常的识字之外,还有数学,以及军事的知识。

虽然条件有限,一个大堂里,数百上千人席地而坐,人挨着人,点了蜡烛和油灯,只有教习被围在中间,基本靠吼着教学。

不过,许多人倒是极认真。

读书……在这个时代乃是奢侈品,寻常的子弟,想要读书实在太难太难了,不是寻常人家花费的起的。

而现在,在这军中,却等于给了人一个无偿的机会,据说在军中,若是读书读得好,将来更容易脱颖而出,除此之外,就算是在军中没有作为,在这军中所学到的东西,等退伍之后,照旧可以使自己活得体面一些。

因而不少人都极刻苦,席着地,教官们在上头讲授,他们呢,则拿着木棒在手心里一笔一划的跟着学。

若有听不清晰的地方,等放了学,也可和同帐里的人去问,这军中一个小队,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互助小组,根据规矩,将来军中还有考试,而考试的成绩,却并不只是看个人的成绩,而是以小组成绩来决定优劣的。

第981章

讨胡

如此一来,便没人敢轻易的拖人后腿了。

杨彪在济北兜售的国债,颇为成功,正因为如此,这些国债,才换来了银子,银子又换来了自各国运来的无数粮草,以及各个工坊里日夜赶工来的军靴、军服、皮带、铁壶、弹药、火铳、火炮,以及行军的帐篷、药草甚至是诸多的牛马。

在新兵操练之后,接着便是战术和技能的操练,紧接着,在关中,战争的阴霾已经落下,很快,便有快报传来,西凉国已开始集结大军,胡人动向也开始变得可疑起来。

显然,胡人被大陈的讨胡令惹怒了,根据锦衣卫的奏报,有一批胡人已经率先进入了西凉。

而现在……最难受的,反而是各国在洛阳的使节。

他们是极尴尬的。

一方面,各国朝廷很默契的观望着风向,他们并不愿意劳师动众,因为即便和陈军一起拿下了西凉,这西凉也并不与他们接壤,此时讨胡,并他们有百害而无一利。

另一方面,而从蜀国传来的消息,却最是尴尬。

蜀国在汉中的叛军公开打出了旗号,这叛军的首领叫王建,原是个烧炭的工人,因为不堪压迫,举旗造反,很快,叛乱便弥漫到了三郡十九县,附从者有两万多人。

这样的叛乱,在各国都不鲜见,即便是大陈,这样的叛乱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蜀军自然如从前一般,开始镇压。

以往这些人,要嘛最终选择了招安,要嘛,便被绞杀,而他们的诉求,也极简单,不过是杀官而已。

只是这一次,这王建竟公然打出了迎大陈皇帝入蜀,愿为先锋讨胡的旗号。

这消息一出,送至洛阳,顿时天下震动。

其实,明眼人都明白,这王建不过是最正常不过的叛贼,之所以打出这样的旗号,不过是因为走投无路,知道迟早被蜀军绞杀,迟早败亡而已。

可单凭这叛军打出的旗号,显然也可看出,王建这样的叛贼尚如此,可见大陈皇帝在蜀国颇得人心。蜀人们并不愿被征丁去剿贼,宁愿去讨胡。

看似是匪首王建狡诈,抓住了蜀人心里的痛处,而问题的本质,还是人心之变。

蜀军进剿的越狠,则越说明了他们外残忍内,宁愿绞杀叛乱,也绝不敢触碰胡人。

陈凯之得到了消息,也只是微微一笑置之,他心知,王建喊出什么口号,这蜀军也绝不会轻饶他,可管中窥豹,却也能看出各国的人心,已开始出现了松动,只怕天下各国的人心,已开了一个口子了。

晏先生等人,俱都在文楼里,这几日陛下废寝忘食,和新军的几个都督们,每日都在研讨着进兵的计划,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如今,浩浩荡荡的辅兵已经开始进发,将大量的钱粮和弹药运送去了关中,大战一触即发,近十万的新军,依旧还在操练,可一切的计划,必须得事先有所方案。

晏先生含笑着看陈凯之,道:“陛下,这个王建,倒是颇有一些意思,此人,倒有些城府,可如此看来,也可得出,此人深谙蜀国的民心,想借此机会,使蜀国朝廷下不来台。”

陈凯之道:“朕也瞧出来了,蜀国天子继续进剿,只会人心向背,所以……”陈凯之笑了笑:“这个时候,该请衍圣公出场了,让他下一道学旨,号召天下各国讨胡吧,眼下,必须得让讨胡成为大义,朕已敢为天下先,就是要让某些人下不来台。除此之外,朕要昭告天下,敕王建为伏波将军,命他自汉中出兵,袭西凉南部,作为策应。”

晏先生皱眉:“陛下,这王建……”

“朕知道先生在想什么,先生一定认为,朕若是下这道旨意,岂不是使各国的朝廷更加难堪,使各国离心离德,更是触怒了蜀国。可是……今日一战,乃胡汉决一雌雄,都到了这个份上,哪里还顾的这蜀国朝廷的脸面,敕了王建伏波将军,蜀国若是继续进剿,那也由着他们,可最终,也不过是让蜀国皇帝人心向背而已。”

晏先生吁了口气:“而今与胡人胜负未分,却引发了各国的疑虑,并不是好事。”

陈凯之摇头:“他们再疑虑,又能如何,倘若这时,任何人敢袭大陈,势必为天下人所不容,什么是大义,这便是大义,所以他们不服气,也得忍着,他们不高兴,也得憋着,明面上,谁若是不从,便和那西凉国主一般,和胡人的儿皇帝没有任何分别。”

陈凯之吁了口气:“新军已操练三个月之久,锦衣卫和明镜司的密报中,胡人已有七八万先锋入凉,时间,已经拖不得了,下月选择吉日,朕亲自带兵,入关中,预备讨户吧。到了那时候,这些新兵,大致也有了一些战斗力了,晏先生,这一次,你随朕一道去。”

晏先生颔首点头:“臣遵旨。”

陈凯之随即又道:“朝中百官,似乎对此,颇有疑虑,是吗?”

“是,此次陛下与胡人和西凉决战,许多人私下里很是担心,他们认为,胡军与西凉军马有百万之众,遮天蔽日,一旦开战,胜负难料,陛下此举,实是过于冒险了。”

陈凯之笑了笑:“这个世上的事,从没有不冒险就可以成功的,他们的担心,朕也能理解,又怎么能不明白呢?”

正说着,却有宦官快步行来,拜倒在地:“陛下,急报。”

陈凯之瞥了他一眼:“什么急奏?”

“西胡赫连金山可汗,派使者,入了关中,已快马加鞭,朝洛阳来了。”

陈凯之背着手,笑了:“先礼后兵,这胡人,倒也有意思,赫连可汗身边,定也有汉人为他出谋划策吧,朕看着,这不像是大漠人的风格。”

晏先生深深看了陈凯之一眼:“汉人出入大漠者,数百上千,确实有不少,甘心愿为胡人效力,锦衣卫不是有奏报吗?其中有一个叫何秀的读书人,就深受这胡人可汗信任,此人为那可汗殚精竭力,出谋划策,当初西胡击溃了东胡,此人也算是功不可没,何况,那西凉的国师,可对那赫连大汗,死心塌地的很。”

第982章

解惑

“或许……”晏先生顿了顿,他看了陈凯之一眼才继续说道:“或许这和那国师,不无关系。”

陈凯之轻轻点了点头,旋即便笑了。

“最了解大陈和关内各国的,也只有汉人了,这赫连大汗重用汉人,料来,也早有南下的心思,今日他遣使而来,不过是在预备决战之前,想要暗中较劲罢了。”

晏先生却是若有所思,他突然抬眸,看着陈凯之,眉头不禁深深皱了起来,郑重地说道。

“陛下,大战在即,迫在眉睫,双方已没有了转圜的余地,这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想来那赫连大汗,也早已是磨刀霍霍,说不准,他们比我们更加期待这一场决战,倘若他们能尽歼大陈精锐,一举杀入三清关,携西凉兵马入关中,甚至一举破洛阳,那么……大陈便到了最糟糕的局面了。胡人最擅劫掠,真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能洗劫多少的财富?”

他很担忧,面容里竟是露出丝丝的虑色。

“所以……老臣以为,他们派出了使者,看来,并不只是来较劲这样简单,既然对他们而言,战场上可以得到的东西,何须靠使者耍嘴皮子就可以得到,除非……”

晏先生一说除非,陈凯之眉梢微微一挑,目光变得暗沉起来,似乎……陈凯之也察觉出了什么,竟是不自觉的接上了晏先生的话。

“除非,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并非是我大陈,而在于……在这洛阳的各国使者?”

“不错。”晏先生一时显得忧心忡忡,思虑了一会,才继续开口说道:“陛下现在与胡人决战,各国君臣,无异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胡人,或许看清了这一点,他们想必也认为,各国虽和胡人有汉夷之分,可毕竟,也提防我大陈,现在各国忧虑,胡人想来,是想借此机会,趁机做一些准备……”

陈凯之听罢,若有所思,整个人显得有些阴沉。

正在他思忖间,又听晏先生道:“可问题又出现了,各国并不希望我们战胜胡人,那么,是不是可以猜测,这一点,早已被胡人里的某些汉人所侦知了呢?胡人在关内,一定会有细作,老臣在想,是否这些细作,早已和各国暗中有了联系。”

他顿了一顿,脸色越发的紧张了:“倘若……老夫说的是倘若,倘若此时此刻,他们和各国已有了联系,可单凭一些细作,想要缔结任何的约定,怕也是不容易的。各国君臣,绝不会和一些见不得光的细作们谈,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资格,代胡人大汗,答应任何的条件。所以,这便有了这一次的国使来访,各国的君臣,绝不愿意公开的和胡人的使者有任何的接触,毕竟,这太容易招致天下人的非议了,既然不能公开,那么必须得有一个赫连大汗身边深受信赖的人进入关内,表面上,是出使大陈,对大陈做最后一次和平的努力,实际上,却是暗中,和各国驻在洛阳的使臣,暗中达成某种约定。陛下,老臣的这些猜疑,或许,不过是杞人忧天,事情,可能并没有的糟糕,可老臣却又以为,凡事,都不得不有所防备。”

陈凯之的目光闪烁,英俊的面容掠过丝丝冷意,旋即他便笑了:“你说的对,这个猜测,即便只是杞人忧天,却也不得不有所防备。那么,朕若是顺着你的猜测继续推测下去,倘若真是如此,那么这一次,出访之人,定是赫连大汗身边最值得信重的人,这个人在胡人之中,定有极高的声望,因为唯有如此,各国才会相信胡人的诚意,是不是?”

“不错。”晏先生颔首。

陈凯之笑了,朝身边一个近侍道:“查一查,这一次出使之人是谁?”

那近侍不敢怠慢,匆匆而去。

很快,他就从礼部赶回,方才宦官禀报的时候,陈凯之并没有细问,来者是谁,而现在,宦官拜倒:“陛下,来者乃是赫连大松,此人乃赫连大汗的弟弟。”

陈凯之和晏先生对视一眼,似乎都明白彼此眼色里的含义。

胡人大多时候,采取的是兄终弟及的国策,所以,这个赫连大松,不只是胡人大汗的弟弟,更是胡人的“太子”,一个这样的人物,居然冒着被陈凯之扣押的危险来访,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相信汉人尊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原则,另一方面,或许还真对了晏先生的猜测。

这个人……是赫连大汗的一步棋,这赫连大汗,想要取信各国,因此派出了自己的兄弟,其目的,便是要让各国深信,胡人对于暗中的约定,有足够的诚意,而这个赫连大松,想来也定当有足够的身份,代表大汗,对各国信誓旦旦。

甚至……这个人根本不需去和各国的使臣密谈什么,只需要他出现在洛阳,自然会有胡人的细作,去谈具体的事务。

各国只要看到赫连大松人在洛阳,自然也就疑心尽去了。

看来他们真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呢。

陈凯之抿唇笑了笑,眼眸落在宦官身上,淡淡开口问道:“他的使团名单呢?”

宦官早有准备,取出了名册,这名册,往往是出使的一方,要向礼部报备的,陈凯之接过,看了一眼,随即交给了晏先生手上。

晏先生则垂头看了看,淡淡道:“陛下,使团名单中,出现了一个叫兀那图的人,这个人,是个汉人。”

“何以见得?”陈凯之凝视着晏先生,目光透着几分困惑。

晏先生淡淡道:“胡人自诩自己是白狼的子孙,而兀那图在胡人之中,是黑狼的意思,这白狼之中,混杂了一匹黑狼,虽同是狼,却并非是同类,这个人的名字,料来是胡人赐予的,而这兀那图的意思,还不够明显吗?意思是,此人虽非族类,却也属于狼群中的一员。”

陈凯之汗颜,旋即便笑了起来,问道:“你的意思是,这个人,便是先生方才口中所说的那个何秀?”

“极有可能。”晏先生凝视着陈凯之,郑重地说道:“如此大事,赫连大松的作用,是来取信各国;可暗中如何安排,如何分析各国的反应,却必须得有一个胡人大汗既信得过,且精通关内的人,而这个何秀,既深受其信任,对胡人死心塌地,又对各国了若指掌,实是不可多得。”

陈凯之目光变得黯然,面容里透着笑意,嘴角轻轻一抿,便淡淡开口说道:“若如此,这就很有意思了,晏先生,你说,各国当真会和胡人们勾结一起吗?”

晏先生目中闪烁着,却是不发一词。

第983章

无耻之尤

陈凯之只一见晏先生不发一词,便晓得他的意思了。

如今这时刻人心难测。

可又怎么样呢?

随即他面带讽刺的一笑,朝着晏先生一字一字地说道:“不错,各国自有自己的利益,既有利益,当然会有各自的盘算。这便是人心……”

晏先生凝视着陈凯之,也不由苦笑,忙是摇头开口:“老臣只敢确定一件事。”

“何事?”陈凯之诧异的看着晏先生,不解的问道。

晏先生没有犹豫,立即将自己心中所想所思说了出来。

“若是战事僵持,他们乐于坐山观虎斗,想来,不会有其他的念头。而对陛下而言,最可怕的却是大胜或是大败,若是大胜,各国岂会不知,陛下若是完胜,他们的宗庙,必定难以保全,因此,他们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所以,臣料定,他们势必会背后暗中给大陈使绊子。而若是陛下大败,他们也绝不肯消停,那时,必定会和胡人约定,趁此机会,与胡人一道,侵吞大陈。”

晏先生面对忧色。

“所以,在臣看来,现在维持关内各国和平相处的可能只有一个,就是胡陈双方,持续流血,即便是大陈胜利,那也是惨胜,军队死伤殆尽,民生凋零,即便侵吞了西凉或是大漠,也已筋疲力尽,到了那时,他们就可以趁此机会,要求虚弱的大陈,从大陈手里,分到一杯羹。”

陈凯之点了点头:“先生所言,确实有所道理,那就,看一看这赫连大松,到底是何方神圣吧。”

天气已入夏。

辗转间,又过去了一月,新军的操练,一直都没有停止,这三四个月的操练,渐渐让这些青壮们,对军中越来越熟悉,他们操练的科目,已不再仅限于步操,而是自新兵营里,下放到各个步兵营、炮营。

银子,如流水一般花了出去,关中大量的粮草开始囤积起来,征发的十几万辅兵,源源不绝的将战略物资送至关中。!

  1. 设置
  2. 手机
  3. 目录
  4. 收藏
  5. 推荐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W- 960 W+

保存 取消

关闭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掌上阅读

关闭
  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