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我们的小说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 425 章

第 425 章

书名:穿越七零做知青 作者:湖涂 更新时间:2021-01-14 19:57:35 类别:其他类型小说

  

第425章

苏青玉觉得自己操心太多了,竟然操心一个比自己工资高那么那么多的人。

有这功夫,她还是多操心依然在贫困线上的老百姓吧。

于是年初三,她开始上班了。

华阳区和临河区的区领导们比她还要忙,大年初一都没过好年。

终于等到大年初三,苏青玉上班,他们就立马拎着东西过来了。

名义上是给苏青玉拜个年,实际上是想详谈合作的事儿。

这次他们可是有备而来的。

就在年前,两个区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从上到下进行而一次调整。

这动静大到差点就压不住了,还好市里赵书记是支持他们的,所以才能够成功调整基层干部岗位。

“我们这次算是破釜沉舟了,多少人准备看我们的笑话啊,这次谁也不能拦着我们搞发展。”

华阳区武区长坚定道。

秦区长也严肃的表态了,“这次我们下面进行调整之后,严重缺人。所以这次还得找花岗借人啊。把新任培养培养。”

似乎是担心苏青玉不信任,他们还将调整的名单拿过来了。

苏青玉没看,而是笑道,“既然你们这样下定决心,那我们花岗肯定也是说话算话的。我建议,我们三个区针对这次合作,组成一个小组。

之前和东山而已是这样做的。专事专办嘛。咱们先讨论一下两个区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情况作出安排。至于种植方面的事儿,咱都不懂,咱就交给专业的人办。从外面请这方面的技术专家来。哪怕多出钱都行。怎么样?”

武区长和秦区长也都是下了决心的人。这会儿苏青玉有条理的安排,两人也干脆,“行,苏书记,你有经验,这事儿你牵头。”

于是新年还没过完,三个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华阳区和临河区是要忙着做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工作。

花岗则在下面基层干部里面选一些愿意去外地支援的年轻干部。

这次需要的人不少。而且种植果树是之前花岗都没有办过的事儿,这些人是没有经验的。有一定的难度。

好在因为之前回来的干部们大部分都获得了提升,没提升的,在档案上面也添了一笔,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稍微有些理想的年轻干部们都乐意参加。

报名参与的人还不少。

苏青玉当然也不会让太多人去,毕竟花岗的工作也离不开人。这只是锻炼的机会,没必要去太多。

于是给东山于区长打了个电话,说了另外两个区的情况。

意思是让他们也出点人出来,锻炼锻炼,“你们东山山地种植也是条件很不错的,我认为可以安排基层工作做的不错的年轻干部过去锻炼。人才就是要在不断的实干中锻炼出来的。”

于区长也心动了,一方面是想培养干部,一方面也是想多学点东西回来。

以后东山致富的路子更丰富,更多。

毕竟养殖的风险他也是知道的。能够多元化发展,当然还是多元化发展好。

于是花岗和东山都选了一批人,大年过完之后,就被华阳区和临河区接收了。安排在各个基层了解情况。

他们这些区里领导,则组成了一个专项小组。

苏青玉虽然是书记,也不适合管经济上的事儿,可这种区之间的合作是她最先提的,也是她最有经验,所以被推举为小组组长,胡区长则是副组长。其他区领导则是小组成员,

小组成立之后,苏青玉就连续开了三天会。

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华阳和临河这两个区未来的发展重心。

这两个区最后还是决定,走苏青玉想的那条路。

种植果树为主,然后再多元化发展其他辅助项目。

比如大棚菜、养鸡、养鸭等低成本,周期短,来钱快的项目。甚至有些镇上有水资源丰富的,也可以学花岗那样养鱼养虾养螃蟹。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苏青玉并没有提出让这两个区像东山区和花岗区那样搞什么集体投资。....

而是鼓励私人养殖和种植果树。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

第一,这两个区目前人手不足,搞集体投资,很需要人力物力。

第二,果树生长周期长,这也就意味着两三年之内都是需要等待的,这个时间很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上面领导换人,果园里又还没有出成果。到时候万一有新政策怎么办?

领导突然不让种果树了,让种回粮食了怎么办?

所以这果园成为了私人财产,果农们才有自己做主的权利。

另外,为了鼓励农民同志种植果树,她认为还应该进行一些鼓励。比如种活一颗果树,在没有结果的周期内,区里每年给果农补贴多少钱。

这提议一下子让小组成员惊呆了。

这是直接给老百姓送钱?

武区长道,“咱们是为了他们致富啊,这到头来,还成了为我们种的?”

苏青玉道,“确切的说,是为整个区种的。他们以后收入了,不得增加税收?不得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其实补贴也没多少,主要是个鼓励。”

当然,效果会很好就是了。想想自家种东西,还有人给补贴钱,还不可劲儿种?

“要不然光靠宣传,就让一直种粮食的老百姓去种果树,谁能乐意?”

这话特别直白。想想还真是的。毕竟这种果树,确实也是比较特殊的。几年得不到回报,很少人有这个耐性。

胡区长道,“之前都是走的集体经济为主,家庭联产承包为辅。现在就是以家庭联产为主了。不过这样一来,会不会导致村子里贫富差异越来越大?”

苏青玉道,“有干部进行技术指导,还有政府提供补贴。养成之后,还有专门的销售渠道。我认为,只要是不是特别懒惰的人,都是可以富裕起来的。当然,富裕的程度肯定是有区别的,这也是个大趋势。哪怕就是集体投资,那也分投资的多,投资的少呢。至于真的懒的不乐意动,造成的贫困现象。就看当地干部怎么引导了。咱们的主要目的是大的局势方向发展好。”

这也是当上区领导之后,她看问题的范围也不一样了。

之前当公社社长的时候,她还操心一下各个村的懒汉贫困户问题。但是成为区领导之后,这些她是无法兼顾的。她负责保证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小部分人的问题,就得交给当地干部来做了。

和集体投资比起来,这种鼓励农民私人养殖种植,显然是要简单一些。至少不需要成立很多的组织部门。

要知道,每个村搞集体投资,那对基层干部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比如财务就得经验丰富,要不然算账都算不清。

东山之前就还专门搞培训班培训基层的会计。

发展的大方向和模式制定之后,剩下的事儿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了。

比如华阳区和临河区,到底适合种什么样的果树,如何种植。这都是需要专业人士来指导的。

这方面苏青玉倒是得到了元归这边的帮助。

当初他在首都搞的那个退伍军人培训学校,就有关于果园种植方面的培训班。

苏建军当初就是在那边学的技术,然后回到苏家屯搞果园种植的。

这些老师可是当初元华花了重金聘请的。

有些也是从国外请来的果园种植经验十分丰富的技术员。

这次苏青玉一提,元归就帮她请了人过来了。

当然也不是白请了,也是要给钱的,走公账。

“我也不白让你帮忙,这次宣传主题我都想好了。爱国企业支援农村建设——元华与云城合作培育新型果树。怎么样,这题目好不?”

元归笑着道,“是为我们元华做宣传,还是主要想给云城这还没有种出来的果树提前造势?”

苏青玉想着,自从结婚之后,这位可是越来越懂她了,都不好忽悠了。

“都有都有,总比让你们当无名英雄好,是不是?我怎么能让元华受这委屈呢,该有的排面都得有。说起来,自从元华搞通讯之后,我们可是好久没有合作了。这次怎么也得好好宣传。”

元归被这么哄了哄,心满意足。

有了专家团队的加入,这工作重心就确定下来了。

不过华阳和临河的基层干部们倒是没有闲着,在种果树之前,他们也要负责在村里进行宣传,然后帮助农民同志们先把鸡鸭养殖技术给学起来,办起来。

大棚菜技术也要传播起来。

各个村都在搞培训班,鼓励大伙儿多学习。

....

这次宣传倒是没搞什么老百姓参观,而是直接在花岗拍了宣传片。然后拿到各个村去巡回播放。

这会儿电视在农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这种露天的宣传片也是十分吸引人的。

....

基本上全村男女老少都来了。

于是全村的人都看到了离他们不远的花岗人民过的是多么富足的生活。

那是他们难以想象得到的生活。

如果是放的城里人的生活,他们还会觉得和自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事儿,不去羡慕,不去嫉妒。

但是同是花岗,甚至有些人还是从花岗嫁过来的。有些人的亲戚还在花岗呢。

这就没办法不羡慕不嫉妒了。

花岗放完了之后,最后还顺带的把东山给拍了拍。特别是东山的养殖场。那成群的羊羔,可让看的人眼热极了。

宣传片播放完了之后,村子里的基层干部就开始通过广播进行宣传了。

“同志们,这就是在政府带领下富裕起来的新农村。花岗走在了前面,东山也已经起步了,现在就剩下咱们了。大家都不着急,今年政府已经开始和花岗合作,要带大家过上花岗那样的好生活了。只要大家好怕后配合,大家都能过上那样的日子。”

“现在花岗还安排了干部来来我们村了,所以大家要对组织有信心,跟着党走,一定能让大家过富裕的生活。”

后面又让花岗来的干部在广播里面讲话。

年轻干部意气风发的在广播里面介绍了自己。

说自己是来自花岗的干部,参与了花岗建设事业,有丰富的经验。如今得到组织的信任,安排来这里帮着大家致富。

这样的宣传方式,以及这些讲话,让村里人晚上都激动的睡不着了。

一整个晚上都谈论着花岗,谈论着东山。谈论着自己所在的区领导会怎么带他们致富。作者有话要说:么么哒,晚安。!

  1. 设置
  2. 手机
  3. 目录
  4. 收藏
  5. 推荐

设置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A- 18 A+
页面宽度
W- 960 W+

保存 取消

关闭

手机阅读

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掌上阅读

关闭
  1. 顶部